沙克尔顿故事及其思考
何 潺
——新达商集团第一届五次股东大会上的讲话
(2022年4月29日)
英国作家威廉格利尔的作品《极地重生》,获2015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,这部绘本故事几乎是美、英等国12岁以下儿童必备的课外阅读作品,获得了4-11岁组英国图书联合会童书奖。在2000年由美、英、德和瑞典四国联合拍摄的《沙克尔顿的传奇南极远征》,成为了全球畅销纪录片。它讲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的真实故事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?
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14年初,南极探险家沙克尔顿发布了一条招募启事,是这样表述的:
招募人手参与极危险的旅程,赴南极探险。薪酬微薄,需在极度苦寒、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。不保证安全返航,如若成功唯一可获得的仅有荣誉。
于是,沙克尔顿和他的27名同伴在1914年8月1日驾驶“坚毅号”从伦敦启航;
3个月后的11月5日,抵达南乔治亚岛的格雷特维根捕鲸站,这是距离他们探险之地最近的补给站,也就是说,离开这里之后,他们的命运就只能全靠自己了。在补给站呆了一个月后的12月5日,他们的“坚毅号”驶离南乔治亚岛。
他们本打算12月底抵达目的地。但延迟了几周后,事情比想象的更糟,天气变更冷,他们也没有等来往南吹的大风,直到次年的1月24日,“坚毅号”的仓库保管员说,“船被冻住了,就像一粒杏仁被裹在巧克力当中”。他们跨不出威德尔海了。
可以想象,从1月24日船被冻住,到10月27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,这9个月里这群人经历过多少个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日日夜夜。
一方面,他们想赢。这已经是沙克尔顿爵士第三次出征南极了,前两次都没能成功,这一次他想把荣誉带回家。出发前,他就跟所有人明确了目标--穿越南极洲--这是当时人类历史上未曾完成过的壮举。
另一方面,没人想死。但因为天气的原因,他们一时也回不去了。而就在此次出征的两年前,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抵达南极点的探险家斯科特,他所带领的一行人全部困死于南极洲,无人生还。斯科特的故事被茨威格写入了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,被称为“伟大的悲剧”。但此时,“坚毅号”的船员没人想要这份悲剧,他们很清楚这个故事,因为斯科特曾是沙克尔顿的前队长。
可以想象,这群人在南极洲的日子有多么的寂寞与无助--没有通讯信号,发不出求救信息,死亡在一天天逼近--他们做过无数次的努力想要清除积压在船体上的冰雪,但却眼看着船体在不可抑制的倾斜。一点办法也没有,多么令人绝望啊。如果你是沙克尔顿,每天面对自己的船员,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?
但沙克尔顿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乐观。他要求所有人都要作息规律,保持日常操练,每个早晨都要有工作计划,每个晚上都要有休闲时光,就像“坚毅号”仍在大海中航行一样,做出必要的登陆准备。是的,要让所有人都重新忙起来。因为没事做的时候,人更容易焦虑,更容易想东想西。
(这跟当下许多企业的处境是何其相似啊!)
他要求所有人都要一起工作,无论官衔尊卑,不讲究出身贵贱,大家一定要保持团结,真正像一支队伍那样。他要让所有人相信,他作为队长,首要的任务是确保每一位船员的生命安危。沙克尔顿有一句名言:“活着的驴子比死去的狮子好”。
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队员们踢起了足球赛,开起了化装舞会,每周都有留声机音乐会,还举办过一次难忘的理发比赛。有一位队员在日记中写道,“我们看上去就像一帮犯人,现在的生活其实也跟犯人差不多,但心中仍希望某一天能够重返文明社会”。
(苦中作乐,士气不倒!)
多么乐观啊,简直令人难以置信,沙克尔顿和他的队员们展现出一种无比强大的乐观。
(我想,如果他就在此时的象我们这样的中国民营企业,他会做出怎样的工作安排,以让同事们应对如常?他会怎样让大家相信,至暗时刻总会过去。正常的日子还会回来,至少我们眼下还没死呀!)
就在1915年10月27日,沙克尔顿下令弃船,并向所有人宣布:“我们要回家啦!”
此时,他在日记中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目标:“任务是让所有探险队员都到达陆地”。
(此时我们发现,这是一个如此务实的人,作为领导者,他总会跟所有人明确目标,他总会审时度势,及时调整目标。)
11月21日,“坚毅号”沉入海底。
12月20日,沙克尔顿决定必须前往最近的陆地,波莱岛。
然而,事情依然不顺利。直到4个月后,他们才最终到达了另一座岛屿,大象岛。而这期间,由于食物短缺,沙克尔顿下令杀死了雪橇犬。起初还有人对此不满,因为这些雪橇犬不仅是畜力,还是亲密的伙伴。
对此·沙克尔顿并没有解释什么,而是安排副队长怀尔德首先射杀了自己的雪橇犬。他非常清楚,必须这么做。
然而,大象岛也不比待在浮冰上好多少,这里依然没有信号,它是一个无人岛,如果在此地干等下去,绝无生还的可能性。
因此,经过短暂的休整后,1916年4月24日,沙克尔顿决定带一支5人小队,前往1300海里之外的南乔治亚岛搬救兵,也就是距离最近的补给站。此行凶险,他们沿途要穿越15米高的巨浪,而如果衣服被打湿,又无法及时晾干的话,就可能被冻死。
临行前,沙克尔顿给留守的副队长怀尔德留下一张字条,叮嘱他在绝望时再打开并告诉船员:“我一定会回来营救你们,如果我不能回来,那我也尽我所能了。”
5月10日,他们费尽千辛终于抵达了南乔治亚岛。然而,这只是南岸,捕鲸站在北岸。稍作休整后,沙克尔顿决定留下三位体弱的队员,带领其他两人前往北岸。他们没有足够的口粮和时间,因此,无法从西侧绕到北岸,而是选择直接横穿山脉过去,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这期间,三人几乎不可能睡觉,因为稍有不慎,就可能被冻死。沙克尔顿还做出过一个近乎自杀式的决定--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从山顶走下去了,而且根本也没法走,四处都是悬崖峭壁、冰雪覆盖、无处落脚,于是,他让三人抱紧在一起,从山顶滑下去--这当然可能被岩石撞死。但沙克尔顿说,“难道我们能待在原地吗?”
于是,他们就真的冲了下去。
(我们发现,沙克尔顿真的是一个高度务实的人,与其等死不如冒险冲一把,还有生的希望。而且作为领导者,他始终勇于前行。)
终于在1916年5月20日,沙克尔顿等三人抵达了捕鲸站,他见到了老朋友瑟勒,但此时的瑟勒已经完全认不出眼前这三个不成人形的家伙了,他们好像从天而降。
“你们到底是谁?”瑟勒问。
中间那个人往前走了一步,语气极为平静地说:“我名叫沙克尔顿”。
故事还没有完。
5月23日,就在沙克尔顿抵达捕鲸站后不到72小时。他决定前去营救困在大象岛上的其他22位伙伴。许多人都劝他不要亲自去了。但沙克尔顿执意前行,因为他答应过他的队员们。
然而,前三次努力都失败了。直到第四次出发,8月30日,沙克尔顿终于驶进了大象岛。此时,困在大象岛上的队员也发现了营救船,他们聚在岸边,振臂高呼。沙克尔顿开始指着人头清点人数,1、2、3、4……22!天啊,他们全都在,他们全都在!留守的怀尔德不辱使命,他们都活了下来。
怀尔德力劝沙克尔顿上岸看看,他们在队长不在的时间里,把茅屋加固了许多,在里面度过了漫长的四个月。
但沙克尔顿拒绝了怀尔德力“上岸看看”的请求,催促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抓紧上船……他们安全回家了!
从1914年8月8日正式起航,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队员,这场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,共计754天。
还有一件事,沙克尔顿后来怎么样了?
1921年9月,沙克尔顿决定再进行一次极地探险,目标是环游南极洲以绘制其海岸线图。结果在他到达南乔治亚岛的第二天,沙克尔顿因心脏病发作去世,享年48岁。
他被安葬在南乔治亚岛的格雷特维根地区,也就是那个捕鲸点的附近。后来,其副手怀尔德力的骨灰也长眠于沙克尔顿的旁边。
某种意义上,沙克尔顿一辈子的探险事业,最终都没能如愿。但在我看来,他绝不应被视为一个失败者。他是一个最好的领导者,他是一个英雄。
读完沙克尔顿的故事,我不禁会想,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,作为领导者到底要做些什么,才算得上是高度务实和勇于前行呢?
《沙克尔顿的传奇南极远征》,这个发生在上世纪的真实故事,虽最终以未达目的而告终,可整个逃生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人性魅力,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。
1、同事同志情如兄弟
从他们选择踏上“坚毅号”的那一刻起,冒险者的旅程就已经开始了。从那一刻起,他们已经决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彼此,在一起奋战的日子所有人都将情同手足,携手披荆斩棘。
团队的形成、人员的凝聚,彼此之间分工明细,又互相关联,在“坚毅”为旗的战舰扬帆起航,这好像团队中的我们,只有合力前行,才能共克时艰。凝聚力是团队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,既然选择一起面对未来,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,还要多设身处地的站在同伴位置上去思考,去助力,建立坚不可摧的同志情。
2、有目标信念才坚定
人,最怕的就是过于舒适、漫无目的、百无聊赖地活着。一行人,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,实为人生一大幸事。无论是大目标,还是小目标,长期目标还是短期规划,这其中有带头人确定的方向,更有碰到问题时同志们的各抒己见和头脑风暴……而最终确定目标的坚定,奋斗路上的坚持与鼓励,完成目标的喜悦与成就感,都是目标所给予的信念,也是团队前进的动力源泉。
3、彼此信任无往不胜
“坚毅号”在探险过程中,确切地说是在沉船逃生过程中,之所以最后所有人都能生还,彼此信任是一个极大的因素。无论是大家弃船共赴冰面,还是艰难前行寻求广阔海域,还是在大象岛短暂快乐后的“生离死别”,都是信任的支撑。大象岛离别,每个人都知道离岛的危险远比留下来要大,每个人都争着要离岛去找寻救援,真的让人热血沸腾!离开的人背负着信任背负着希望坚持前行,留下的人同样也背负着信任背负着希望坚持活下去。
信任的建立,或许需要时间,需要磨练与检验。而一旦彼此信任达成,团队配合就会更加高效。
4、肩扛责任铸就希望
影片结尾沙克尔顿带领救援船在三次尝试救援失败后,想办法又开始了第四次救援,虽然他并不知道大象岛的兄弟们,在与世隔绝100多天后是否安好。可当他们离开大象岛那一刻,就注定只要自己活着就一定会回去救援。这是兄弟之间的承诺,更是一个船长的责任!
对团队而言,有舵手,有船员,各有分工。舵手把控航行的方向,船员负责前行路上的各项细节工作。船员信任舵手,将自己托付给舵手;那舵手就有责任让这艘船航行得更稳,更快,更远。
渔村有民谣:“顺风送渔船,恶风落旮旯。”,而企业界也有名言:“涨上去的是风险,跌下来的是机会。”,麻将桌上还有名句:“只要不下牌桌,都无法判定输赢。”
同志们,我们同在新达商这艘船上,作为舵手,不要太在乎一时的月黑、风大和浪高。我们必须深信时代的进步,深信梦想的力量,深信付出总会有回报,做一个长期的理性乐观主义者,尤其是在至暗时刻,我们全体新达商人更要坚定目标,坚持“以徳经营,经营信任”的经营理念,以勤劳智慧和血性去点亮未来的每一段路程,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困难,也要勇毅前行,唯有如此,才能迎来新达商的高光时刻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
